全面突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我国造船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所有指标第一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我国造船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释放出我国制造业实力不断提升、经济稳步发展的信号。这一成果的背后,体现了我国造船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也展示了我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北京市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小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造船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说明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展现出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在持续上升,并且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造船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经济整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既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主要指标全面增长
全球航运市场已恢复常态水平,在船舶的更新换代超级周期下,叠加航运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船企发展势头越发良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信息部主任郑一铭表示,2023年,中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收入利润出口全面提升,高端装备取得突破,绿色低碳化加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新接订单量按修正总吨计算,创2008年以来新高。
一个亮点是,韩国船企接单量在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而在2021年被中国反超。
克拉克森最新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造船业完工量超日韩总和,高居全球榜首:中国完工量同比增长16%,至1750万CGT,占比首次达到了50%;韩国完工量同比增长16%至约910万CGT,占比26%;
日本完工量同比增长1%至49万CGT,占比14%。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手持订单排名前十的造船集团中,中国占据五席,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扬子江船业、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工业集团以及新时代造船。
其中,中国船舶集团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手持订单在2000万CGT以上的造船集团,远高于第二位的HD现代集团(414艘1950万CGT)。
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较2022年分别增长2.9个百分点、11.4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同样保持全球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中国骨干船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团之首。
据介绍,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39.1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224.1亿元,同比增长77.5%。
绿色转型全面提速
全球造船业的回暖带动中国船企的接单量水涨船高,中国船企市占率也稳步增长。令人惊喜的是,中国在订单量大涨的同时,船舶多样化也在不断提升。
2023年中国造船业全面突破,我国首次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这也意味着所有船型中国都能建造。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首次做到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我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首次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占到一半以上。
随着造船业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超级周期”,我国船舶工业的绿色发展计划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去年12月2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对外发布了《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早在去年9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其发展目标提到: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船舶装备智能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到2030年,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配套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产业生态更加完善,标准化、系列化绿色智能船型实现批量建造,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
“这意味着中国在绿色动力船舶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国际市场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表明了中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推动中国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在全球航运业中的竞争力和引领全球船舶制造业发展方向。
解筱文进一步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造船业在2024年要进一步释放效能,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造船业可以提升船舶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造船业“三颗明珠”背后的科技动力
东海之滨,巨轮归来。
近日,白色涂装、流线型船体、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缓缓靠泊,提前1天完成首次试航。
这艘大型邮轮长323.6米,宽37.2米,总吨位13.55万吨,拥有136个系统、2万多套设备、2500万个零部件,有500余家全球供应商。
“大型邮轮本身就是游客度假休闲的旅游目的地,既要安全、平稳,又要豪华、舒适,建造标准远高于其他船型。”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型邮轮项目总设计师陈刚说,重量重心控制、振动噪声控制、安全返港是贯穿大型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术。
陈刚介绍,在重量控制方面,“爱达·魔都号”大多数区域用的是4.5至8毫米的薄型钢板,项目团队还为此专门打造了国内第一个邮轮专用薄板智能生产车间;而游步甲板以上则用了很多质量轻的铝合金。
“与其他船舶相比,大型邮轮对振动噪声要求非常苛刻。”陈刚说,为达到标准,项目团队对风管、空调等各类机械设备采取了减振降噪措施,还在烟囱区域贴附了大量阻尼材料。此次试航噪声检测显示,各项噪声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大型邮轮而言,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悲剧不再发生,《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缔约国必须保证客船救生艇座位数与乘客数为1:1。
陈刚介绍,“爱达·魔都号”两侧悬挂着20艘救生艇,每艘能坐314人;设置了多个系统备份,当遇到火灾或进水等极端事故时,相关备份系统仍能正常运行,保障邮轮能够从1500海里之外安全返回港口。
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共同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它们设计建造难度极高,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
当前,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已进入交船前设备系统调试和内装工程最后的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交付。这也意味着,我国即将填补大型邮轮设计建造领域的空白,摘取造船业最后一颗“皇冠上的明珠”。
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看来,大型邮轮是我国造船业不断向高附加值和多元化高端船海装备领域升级的又一“新样本”。
当然,不只是大型邮轮。随着一艘艘高端LNG船建造成功,大型LNG运输船也成为我国造船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我国形成了以沪东中华、大船重工、江南造船等5家企业为主的多个大型LNG船建造企业集群。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承接大型LNG运输船的全球订单份额超过30%,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7月,我国承接大型LNG运输船18艘,占全球总量的35%,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造船行业在大型LNG船研发、设计和建造领域取得了非凡业绩,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沪东中华坚持以LNG储运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为核心发展战略,不断突破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从2008年交付我国第一艘大型LNG船“大鹏昊”号至今,已建成交付40多艘大型LNG运输装备,实现了五代船型迭代更新。
“我们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建造No.96、MARKⅢ两种LNG船的船企。”该负责人说,近年来,沪东中华LNG全产业链族谱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研发了技术性能领先的最新一代轻便型LNG船,以及破冰型LNG船、LNG发电船、LNG动力船舶等产品。
国之重器,离不开先进材料。
“高性能船体结构钢是支撑‘三颗明珠’等重点装备建造的基石。”中国钢研工程用钢研究院院长柴锋说。
多年来,钢研团队瞄准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等一系列重点装备发展,在高技术船舶科研等多个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系列高强韧、易焊接、耐腐蚀、高止裂性能船舶用钢的研发工作。
柴锋介绍,围绕大型邮轮航行安全、船体运营安全等需求,我国开发了极窄公差薄规格船板钢,解决了薄规格钢板板形和厚度公差精度控制的世界性难题;围绕大型LNG船低温储运安全需求,我国科研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出用于极低温环境的殷瓦钢。
“目前,我国拥有船舶用钢核心生产线近百条。”柴锋说,相关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离不开党和国家重视、新型举国体制等优势,离不开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薪火相传、前赴后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造船产业发展显著加快,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空间布局。目前,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未来,我国将加快船舶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生态,加强本土配套和国际协作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新征程上,天高海阔,更多由中国建造的巨轮必将迎风入海、劈波斩浪、逐梦深蓝。
(本报记者 刘坤 张亚雄)
相关问答
船舶工程技术是干什么的?-173****8242的回答-懂得
船舶工程技术培养的是具备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的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制造检验等技术工...
我国造船业在国际上排名为第几?
2022年,我国分别有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一批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成交付。2022年,我国船企持续强化...一...
新课标地理必修二造船业属于什么导向型工业这里指的导向型工...
[最佳回答]造船业属于制造业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所以它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与技术指向型工业.谢谢!严格的说它是劳动力指向型.市场主要面向消费人群:比如饮料制...
丹麦科技发达吗?
丹麦科技发达。但丹麦有顶尖的大学和良好的科研气氛,与大多数欧洲国家不同,丹麦没有多少大型制造企业,丹麦的公司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公司,但丹麦的技术在欧洲这...
宁波为啥没大型造船厂?
宁波没有大型造船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历史因素是影响宁波造船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宁波的制造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服装、玩具...
中国造船工业最强的省市是哪?
从世界范围内看,目前的世界造船行业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之势。根据克拉克森发布的2018年世界各大造船厂商的大型船只产量以及造船厂规模排名前前50的造船厂如下,...
我国哪些行业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
我国IT行业、制造业和新兴科技行业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1.IT行业需要有扎实的编程基础和较高的数学素养的人才,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信息技术需求。2.制造业需...
coslc是哪个公司?
中远造船工业公司。该公司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直属企业,国家综合性大型企业,成立于1993年。主要业务部门有:党工部/事务部、企划部、人事部、财务...
我国上市的造船企业有哪些?
公司业务规模在行业内稳居第一,规模经济优势显著,近年来公司锚链的产量和销量连年位居全球第一,是最具有综合实力的现代化企业。300123太阳鸟1、公司...
大型游轮哪个国家能造?
许多国家都能制造大型豪华游轮,如欧洲国家、美国、韩国、日本等。这是因为造船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国家都在此领域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造船技术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