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2000亿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徐想摄
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赵竹青)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来,已经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
郝淳表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既高大上,又要接地气”的伟大事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
第一,体现在推动科技与发展上。载人航天是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活动。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会被直接应用到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各个领域。例如,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传热系统控制等相关技术,可以带动粉煤加压气化产业升级,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也能有效提升氢燃料电池效能。另外,在火箭、飞船、空间站等飞行器研制过程中,控制、测量、图像处理、元器件等相关技术,能够推动工业智能控制系统的升级换代。载人飞船的防热大底技术已经转化为民用的隔热材料。刚刚举办不久的精彩的冬奥会,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包括运动员的训练设备,都大量采用了航天技术成果。
第二,体现在服务经济建设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种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以航天搭载育种为例,截至目前,据初步估算,已经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不仅推动了农作物改良,也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菌种制备、生物制药等方面,产生了突出经济效益,也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三,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上。像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方便食品,包括尿不湿等日用品都来自载人航天的技术转化。而今,更多的航天技术成果将在民用领域进行转化,比如,利用空间蛋白结晶研究可以研发对抗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新型药物;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术、微重力燃烧机理研究和新材料研究,也都能在促进民生改善、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转化,发挥更多效益。
“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航天技术、航天医学等一大批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有望在科学探索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同时,我们相信这些技术会被更多地进行转化,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郝淳说。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高密度高成功率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
来源:人民日报
高密度发射同时保持高成功率
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
2021年12月30日零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2021年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
据统计,2021年全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55次,位居世界第一。从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到“天问一号”拓展我国星际探索新旅程,在航天发射数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的这一年中,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批航天重大计划达成或逐步接近设定目标,更长远的探索计划则蓄势待发。
55次
2021年发射数量创新高,我国多个重大航天工程进入收获期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创新高。包括长征系列火箭、快舟系列火箭和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火箭在内,全年共实施55次发射任务,将上百颗(含搭载)航天器送入太空。
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2021年完成了48次发射,年发射次数首次达到历史最高的“40+”,发射成功率为100%,为我国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这一年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400次发射,长征五号B、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用5次发射圆满完成了当年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造任务,分别将天和核心舱、两批航天员、两艘货运飞船送入太空。“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12次发射,取得了12战12捷的成绩,实现了全年任务的“满堂红”。
这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体现了国家航天工业实力、航天任务执行力与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在新时代的进步。
过去一年,不仅是航天发射次数的“大年”,也是分量上的航天大年,我国多个重大航天工程进入了硕果累累的收获期。
2021年,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全面开展,两批中国航天员代表中国人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并开展最长达6个月之久的太空驻留。2020年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也在2021年着陆火星,并成功实现巡视探测。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我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
航天专家指出,航天重大任务的成功实施和规划的顺利进行,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96%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一流,51年间将700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
当前,我国航天已进入高密度发射常态化阶段。高密度发射的同时,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成功率。
以近几年为例,2018年,世界航天共发射114次,成功109次,中国发射39次,成功38次;2019年,世界航天共发射103次,成功95次,中国发射34次,成功31次;2020年,全球共实施114次发射任务,中国开展39次航天发射,发射89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到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创纪录的55次。
长征火箭是我国航天发射的绝对主力。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是其首次飞行,51年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了我国92%的航天发射任务,先后将700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为9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院士说,长征系列火箭400次发射中,实现第一个100次发射用时37年;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年多;第三个100次发射用时4年多;第四个100次发射仅用了2年9个月。
龙乐豪院士认为,长征火箭每百次发射间隔时间的不断缩短,不仅表明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已实现常态化,而且反映出中国航天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提升发射能力,可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和不同类型航天器,让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
——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逐渐完善,进出空间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地采样返回,为中华民族的探月梦增添了新的注脚;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国迈出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全部北斗导航发射卫星的任务,助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长征五号B、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先后将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为我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发射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40次以上
今年将完成包括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飞等在内的航天发射任务
运载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了太空探索舞台的高度和大小。
根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计划,2022年将有40次以上航天发射任务,包括载人航天6次重大任务,其中2次货运飞船、2次神舟飞船和实验舱Ⅰ、实验舱Ⅱ发射。在今年,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这也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此外,今年还将完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飞等多个重点火箭型号的发射。
未来,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后,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保持每年2次发射的频率。以及在不远的将来,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载人月球探测、首次火星采样等航天重大工程将有望开启。对这些航天重大工程任务来说,创新探索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
龙乐豪表示,不断创新是中国航天不断跨越的关键。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提出新的科研方向,努力缩小与世界顶尖科技的差距。在航天探索方向和技术路线上,中国航天也已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显示出世界航天领域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自始至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立足国际航天发展趋势,保持航天运输系统先进水平,同时根据航天发射的需求,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的蓝图正变为现实,一系列新型运载火箭接连亮相,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而作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蓝箭航天、星河动力、银河航天等民营火箭和卫星研发机构也正在商业航天赛道上加速前进。
航天专家指出,持续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
本报记者 余建斌
相关问答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是怎...
[最佳回答]1.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虽...
[最佳回答]“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虽...
航天科技的作用?
1970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正式踏入航天领域的大门。在此之后,我国一直在航天技术方面持续投入,也...
载人航天工程是什么工程?-懂得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代世界高新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992年我国启动...
哪些职业能算得上是高科技?
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工程、空间技术、生物医药、载人航天等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有划时代意义的。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工程、空...
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分别是做什么的?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区别有:1、经营范围不一样:航天科技集团经营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战略导弹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则是航天防务、信息技...
有人说,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这种说法对吗?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中国不仅是科研大国,更是科技强国!我们在世界第二梯队领头羊位置!文章较长,有耐心看完,没耐心看完第一段即可!怎么定义科技?按照难度...
航天科技是什么龙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军...
载人航天有哪七大系统?-9oN7myFph的回答-懂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由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
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集团主要从事民用航天产业,即通常意义上的航天工程,包括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军用方面包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