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疯狂造芯!连续4个季度,成全球最大芯片设备市场
引言
在全球经济步履维艰、半导体产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中国芯片产业却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就高达125.2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7.4%, 同比增长113%,创下了历史新高。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4个季度蝉联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第一。面对美国的遏制打压,中国芯片产业不但没有被阻碍,反而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究竟是如何做到在逆境中逆势飞扬的?它对美国的半导体霸权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中国芯片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进一步分析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具体数据。2023年中国芯片产量就达到了3514.4亿块,同比增长6.9%,而同期全球芯片产量出现下滑。到2024年1-5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更是达到1702.8亿块,同比增长32.7%,日产量高达11.35亿块。这充分显示出中国芯片制造产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态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就把发展芯片制造业作为一项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特别是在美国对华科技封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更是把提高芯片自给率作为急迫任务,大幅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力度。
一方面,中国持续加大芯片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大规模扩充了芯片制造产能,不断新建和改扩建晶圆厂。以中芯国际为例,公司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建成了多条12英寸先进制程晶圆生产线,产能不断扩张。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其他龙头企业也纷纷加大投资建厂,推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在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重大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为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芯片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产能不断扩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正在对全球半导体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对美国半导体霸权的冲击
正如文章所指出的,美国一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军者,其芯片产品占据着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不仅带来了巨额经济利益,也使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如今,中国芯片产业的飞速发展,正在动摇着美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
首先,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大幅提升,意味着其在关键电子产品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也越发凸显。以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为例,其核心部件芯片若能由中国企业自给自足,将大大降低对美国企业的依赖。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终端产品的成本管控,也可能影响到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格局的重塑。
其次,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正在逐步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过去,中国在先进工艺制程如14纳米及以下技术上一直落后于美国,受制于对华出口管制。但如今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突破了这一瓶颈,并正在快速追赶。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从而削弱美国的科技优势。
再者,中国芯片产业的高速增长,也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步发展。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设备市场,相关设备制造商必将加大在华投入,促进产业链在中国的集聚。而这无疑会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生态的完善,进一步增强其整体实力。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芯片产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其在全球半导体格局中的地位将越发重要。这必将对美国长期以来主导的半导体霸权格局产生重大冲击,美国将面临产业主导权被动转移的风险。
未来走势及启示
展望未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势头不会轻易停歇。在政策扶持、产业集聚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有望持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在更多领域实现自主可控。这将倒逼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华科技政策,放宽对华出口管制,以维护本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主导地位。
同时,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也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中国有望在未来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和生产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将可能凭借自身实力,在某些细分领域挑战乃至超越美国企业,成为新的行业标杆。这将倒逼全球半导体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深度重塑。
总的来说,中国芯片产业的高速发展,无疑是对美国半导体霸权的一次重大挑战。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也预示着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的深刻变革。对于中国而言,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大有可为;对于美国来说,则需要直视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以维护自身的产业主导地位。
人类社会的进步,往往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与博弈来实现。在这场中美半导体角力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国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技术自立自强,定能在这一关键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增长113%!连续四季度成全球最大芯片设备市场,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对于国产半导体产业来说,由于受到欧美日的极限打压正处于极度艰难的时期,但所谓危也是机;在半导体产业各环节都处于相对不确定的情况下,半导体设备产业却是最为确定的环节。
一、全球半导体设备,中国翻倍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协会(SEAJ)6月6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新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滑2%为264.2亿美元 ,为最近四个季度以来第三个季度陷入萎缩。
但从区域来看,除了中国和欧洲之外全线下跌,其中台湾暴跌66%,减幅全球最高;而中国相比去年同期暴涨113%,市场销售额达到125.2亿美元,连续四个季度成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而且,125.2亿美元的销售额占据全球47.4%的市场份额,将近一半。
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微跌,说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复苏并不十分确定。另外台湾半导体设备进口量暴跌,从一个侧面说明台湾晶圆产能在逐步外溢;但北美市场的大幅下挫,则直接说明北美半导体市场的萎缩。 相反,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的暴涨,一方面是由于被极限打压之后,国内晶圆厂纷纷加码传统制程芯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半导体市场的强劲复苏。 这从全球前八大半导体设备上中国营收占比也可见一斑!
二、一季度,超40%市场来自中国
根据ASML一季度财务数据,ASML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光刻机销售收入占比由2023年四季度的39%进一步升至49%。 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成为第二大市场,营收占比为20%。第三大市场韩国的营收占比为19%,美国、中国台湾排在其后,营收占比均为6%。
同时,根据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应用材料,发布季度财报。本季营收66.5亿美元,增长0.3%,营业利润为19.1亿美元,增长11%。中国大陆的营收贡献为43%;而去年同期为21%,相当于翻倍还多。
另外,根据东京电子最新一季度财报,东京电子的收入环比大涨17.33%,但中国贡献的营收已经占到46.9%了 。对比东京电子前三季度营收,其对中国大陆销售占比,是越来越高,分别占企业收入的39.3%、42.8%和46.9% 。也就是说,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
根据半导体权威机构数据,全球半导体设备前八厂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达到了44.5%。
而摩根大通证券在最新发布的《晶圆代工产业》报告中也指出:近几季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商来自大陆市场营收贡献比率已大幅上升至40-45%。
因此,对比2023年,今年依赖全球半导体,尤其是半导体设备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有增无减。那国产半导体设备进展如何呢?
三、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快
根据相关行业数据,2023年,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11.7%,相较于2020年,市场份额已增长62.5%;预计2024年国产率将达13.6%,产值超过50亿美元。
从制程工艺细分来看,国产部分设备已经达到14纳米乃至3纳米的制造水平。比如最先进中微公司蚀刻设备已完成了3nm制程的测试 ,也就是说,刻蚀设备即将进入量产阶段,一旦通过测试,就可以投入使用。
不过,大多数设备器件都是28nm,也有少部分是14nm、10nm 。尤其是前道核心设备光刻机,还停留在90nm阶段,与世界最先进的Na EUV光刻机的制程差距已经是数代之遥了。
但在国产替代的背景之下,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们还是吃到了一波超大红利。毕竟国产前五半导体设备公司: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拓荆科技、华海清科 等不仅业绩一路飘红,而且订单也是排得满满当当的。根据银河证券数据,10家核心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正增长。并且,2024年一季度,合同负债及存货保持高位表明以上公司在手订单和新签订单充足。例如龙头北方华创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超过3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占比超70%。
因此,在国内终端市场复苏已基本确认,以及国内晶圆厂建设热潮之下,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中的产能份额将持续增加;叠加国产半导体设备在国内晶圆厂中份额提升的情况下,半导体设备的国产替代进程正在进一步提速中,不可逆转!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