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步履铿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题:大国制造,步履铿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仰望太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实现快速交会对接;俯瞰大地,智能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全线浇筑到顶。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加速与工业深度融合。从高端装备、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精密仪器,中国制造体系逐渐完善、结构优化升级、竞争力与日俱增。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攀登的大国制造,步履铿锵。
(小标题)大国重器彰显硬核实力
2020年12月27日,雄安站内,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发出,驶向北京西站。
广泛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等设备,智能化设计达70余项……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不仅将北京与雄安紧紧连接,更作为智能高铁的新标杆,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造业水平上;大国重器,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有力证明。
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如今,我国创建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在重要领域形成了一批产能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工业产品。
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投产,国产大飞机C919、AG600水陆两栖飞机相继成功首飞,“奋斗者”号万米深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国之重器亮相,从逐梦深蓝到砺剑长空,从技术攻克到应用探索,每一项突破都是自主创新的有力见证,映照了一国制造的步履铿锵。
2017年,我国成为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2019年,我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一个个闪亮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制造创新能力、发展实力的不断攀升。
“我国制造业创新从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领跑在涌现的新阶段。”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说。
(小标题)智能升级释放发展潜力
6月2日,华为发布多款搭载HarmonyOS 2(鸿蒙)的新产品。
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鸿蒙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的“语言”,让应用创新更加便捷。华为表示,已有300多家应用和服务厂商、1000多家硬件厂商共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当中。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布,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缩影。
数字化、智能化步伐提速,不仅孵化了新的业态、激发了很多创新,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更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催生了新的空间。
化纤制造商恒逸石化下属工厂里,工段长王礼娜有些不适应:一个月前,她的工作还是拿着强光手电筒肉眼检测化纤丝,现在只需坐在流水线旁,看着智能质检设备将“异常”的产品送来复检。从一群人到一台设备,借助百度智能云将光学成像与算法结合,恒逸石化实现产品智能质检和自动筛查。
智能协同,不仅意味着效率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
将扬尘噪音监测系统与智慧工地喷雾降尘关联使用,中建三局北京公司保定深圳园项目实现多方降尘,节约增效;通过智慧用电平台设计个性化用电方案,工业边缘计算采集分布式能源等数据,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助力制造企业实现错峰用能,打造“零碳工厂”;将自主研发的温水水冷技术应用到高性能计算平台,联想用科技降低计算、存储能耗……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2.1%和73%,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300万台。到2023年,工信部将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加速融合。
(小标题)格局之变拓宽未来空间
2020年12月29日,当3000多台笔记本电脑载满最后一辆物流车,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全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合肥“千亿企业”宣告诞生。
新型显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围绕“芯屏器合”的产业战略加快布局,2020年合肥GDP突破万亿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0%。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立足自身禀赋的同时打破传统,布局新兴产业,打造创新生态,将自身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合肥是我国制造业格局不断升级的写照。
依靠科技创新,湖北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湖南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前不久,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在上海成立,携手打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联盟,为制造业创新、开放增添新注脚。
区域发展空间释放,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建设智能制造中心和智慧供应链体系,形成产业链协同配合,vivo具备年产近2亿台智能终端设备的生产能力;大型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共享开放的合作模式逐步走俏……“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
风雨兼程,大国制造步履铿锵。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新起点上,中国制造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奋力前行。(完)
蓝晶科技:筑梦20年,问鼎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
来源:玉溪网
工人在成品检验车间进行产品检验
从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从“技术小白”到问鼎行业桂冠……要事真做、要事实做,蓝晶科技变不可能为可能,将可能做到极致;精神红利分享传承,蓝晶科技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焕发强大生命力。
苦干,带来新希望
2018年12月,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迎来高光时刻——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作为云南唯一夺冠企业,刷新了“云南制造”的历史。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这是一项含金量极高的荣誉,由国家工信部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选,要求在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经营效益等方面具有更高水平、更优质量和更强活力,蓝晶科技以其优越的成长性入围,“玉溪制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的地位由此奠定。
2000年,50岁的吴康带着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吴龙驹到北京中科院物理所拜访从事晶体学研究的叔叔。其时,吴康创办的企业恒达钢构在业内已小有名气,作为玉溪首个获得钢结构专项施工一级资质的钢构企业,其在85天内为力帆汽车公司建了6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如此高效让业界瞩目。“建筑行业季节性强,过于依赖合同,发展后劲不足。我想给厂里这些工人找个稳定工作,让他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这就是吴康到中科院物理所的初衷。
当时,叔叔提出做蓝宝石课题研究,蓝宝石衬底片是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基础材料,被广泛用于液晶电视、大型显示屏、民用照明等众多领域。“当时蓝宝石衬底片仅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生产,前景可观。”吴康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却未想过后期研发过程会如此艰难。
吴康在恒达钢构建起了全国较早的蓝宝石晶体生长实验室,简陋的实验室里摆放着10多台晶体生成炉,每一台炉子都在模仿不同的自然条件进行晶体生长实验。依据科研专家调整的各种参数,吴康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实验室里,每次打开炉子,他都希望能看见晶体,但是每次生成的都是一团黑乎乎的像炭一样的东西。
希望与失望不断交替,研发经费却在以每月100万元的速度消耗,2006年初,当恒达钢构积累的第一桶金快消耗殆尽时,吴康再也熬不住了。他召集研发专家召开会议,研究“到底还能不能做?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做出来?”专家依旧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说:“也许一步之遥,也许遥遥无期”。自此,吴康与专家团队分道扬镳,开始个人研发的历史。“当时就是不甘心,毕竟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我想再给自己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如果不出结果再说。”回忆起当日的艰难,吴康如云淡风轻地说。
三个月里,吴康带着吴龙驹跑遍全国从事晶体研究的科研院所,很多专家听说一个民营企业在研发晶体生长时,都直言不讳劝他们放弃,毕竟技术能力和研发投入都不是一个民营企业所能支撑的,有的专家甚至彻底否定了他们自创的“坩埚下降法”晶体生长技术。
2000多个夜以继日的坚守,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2006年9月的一天,当吴龙驹像往常一样打开炉子,一片钢化杯大小的白色晶体呈现在眼前,蓝宝石炼出来了,不可能成为现实!狂喜从吴龙驹心中迸发出来,全厂沸腾了。
实干,铸就新标杆
蓝宝石炼出来了,但谁也没想到,这仅是蓝晶科技迈过的第一道坎。蓝宝石的品质如何?当时,国内蓝宝石检测几乎是个空白,吴康打听到上海光机所有套检测设备,当上海专家看到他们的产品时极为震惊,毕竟这种类型的产品他们光机所也还在实验阶段。上海光机所的检测设备也不全,他们把蓝宝石衬底片切割后,送给外延厂商试用。外延厂商没用过国内的原材料,顾虑重重,最终同意试用,但同时提出条件:设备一旦污染,清洗费用由蓝晶科技承担。
出来的检测数据不甚理想,吴康又参照数据进行了改进。2007年初,蓝晶科技接到了第一笔订单,一家台湾LED衬底片生产企业以每毫米86元的价格预订了1000毫米晶棒,每毫米仅比当时的国际价格低了10元左右。
检测数据依旧不理想,但台湾企业的订单却源源不断。“检测数据不好,为什么这家台湾企业的订单不断?”吴康很疑惑。原来,每片LED衬底片国际市场价格为200元,2毫米晶棒就可以切三片LED衬底片,换句话说,100多元的晶棒,经过切割和打磨就变成600元。
秘诀在于深加工。吴康恍然大悟,核心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了核心技术才能点石成金,才有市场竞争力。吴康找到一家高端玻璃生产企业,并同专家一起对原有的玻璃制品打磨设备进行改进,他年轻时有过机械加工和在望远镜厂抛光的工作经历,对打磨、抛光有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打磨、加工的难点逐个突破,最终通过这台设备打磨的LED衬底片检测数据出奇的好,不仅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有些数据还优于国际水平。
从晶棒到LED衬底片,产品实现了迭代升级,完成了从传统钢构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界,奠定了蓝晶科技在玉溪制造行业的标杆地位。
传承,迸发生命力
2010年以来,蓝晶科技经历了高速发展的10年,通过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蓝晶科技建成“晶体炉研发―晶体生长―磨圆―切割―研磨―抛光―清洗―封装”完整的蓝宝石衬底片生产线,成为国内最大和技术最领先的蓝宝石衬底片提供商,有员工1600余人,年产能达3800万片。
2010年,云南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的秦松入职蓝晶科技。“专业对口、家门口就业、前景可期。”这是秦松选择蓝晶科技的主要原因,“但是10年来,真正让我成长、让我叹服的却是吴总苦干实干的精神,是他依托科技创新把企业、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情怀。”秦松说。伴随企业的发展,秦松成长为业务骨干,担任晶体生长部部长。据他介绍,截至目前,蓝晶科技共开展材料生长及加工技术研究100余项,获得授权蓝宝石晶体生长及加工相关专利技术41项,审核中的专利17项,拥有注册商标3项,制定企业标准12项。其中,仅2017―2020年度就投入研发经费6345.38万元,占销售收入的3.7%。由蓝晶科技自主研发的单晶生长关键生产设备(MCGE型多用途单晶生长炉)和晶体生长技术(坩埚下降法)属全球独创。
向技术要红利,更要分享和传承精神红利,这在蓝晶科技已是共识。“从反复实验、反复失败到最后的成功,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做别人不肯做的事,要在危中求变,这就是蓝晶科技成功的秘诀和启示。”蓝晶科技动力设备总监殷国祥说。
回望蓝晶科技的几次跨越,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逆势扩能,到2010年末在玉溪率先引进美国IDG资本助力1300万片的扩能项目,再到2016年与华灿光电“联姻”,蓝晶科技总有这样一种在危机中育先机的韧劲与张力。
从事LED外延片及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华灿光电是蓝晶科技的下游产业,LED芯片的核心原材料就是蓝宝石衬底片。“企业要做得大、走得远,就要摆脱家族式的管理,与华灿光电强强联合,以并购重组的方式上市,既延伸了产业链,又实现了家族企业到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的蝶变。”吴龙驹表示。
蓝晶科技的发展步入正轨,吴康终于有时间跨界进军园林产业,由他一手打造的玉溪毓园拥有精品盆景5000多盆,已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精品最多的盆景园。今年11月,吴康当选国际盆景赏石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副主席。依托盆景园,他正筹划滇派园林小镇建设,涉足生态产业,开启新一轮筑梦。(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雯 文/图)
编辑:刘燕 审核:马儒文
相关问答
企业消除隐患重要性新闻稿?
为消除安全隐患,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近日,区安监局邀请工贸专家组对邦州钢结构有限公司特种设备管理、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维护保养、事故应急预案、...
质量工程师宣传新闻稿..._质量工程师_帮考网
质量工程师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业,他们致力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和公司的声誉。为了提高公众对质量工程师的认识...
求一篇通讯稿,发到厂报去?
4月16日至今,青铜生产线工作组对青铜生产线控制线路及电器元件进行整体的更换。整个过程遇上了不少的技术问题,但工作组不畏艰辛,勇于攻克难关,相互协助,在...
新闻稿怎么写集团公司总经理指导工作?
看...郭衍敬查看了位于蚌埠多元经济园南部、东部的加工车间现场,听取了钢结构分公司的工作汇报,对钢结构分公司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何加快发展步...
苏州诚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怎样?
苏州诚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可能是一家在苏州市从事智能装备业务的公司,如果您对该公司感兴趣,建议您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商业数据库来获取更多具体信息,如其产...
TiVo为何宣布与Xperi合并?行业格局将迎来怎样的改变?
专营半导体技术和各种音视频品牌授权的TiVo和Xperi宣布,两家公司刚刚达成了30亿美元的专利合并。这笔交易本身,也标志着DVR时代的终结。2016年的时候...
以校园奋斗最美的姿态写通讯稿?
青春,在于大胆创新。山东水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赵小娟不畏困难,敢于和国际垄断技术叫板,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使国内水处理技术...
新闻的来源内容和看法?
一、新闻的起源1、人类早期的信息传播方式(1)口头传播又叫口传新闻,是人类最早运用的新闻传播手段之一。口头新闻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报告马拉松战役胜利的故事...
FDA批准的基于CRISPR的COVID-19检测方法是怎样的?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授权了一项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COVID-19检测方法,并在大约一小时内出结果。虽然该检测方法仅被授权用于紧急使用,但这标...
新闻的写法最主要的是?_作业帮
[回答](一)怎样写新闻稿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