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赞他为“科技财神”,他有多“神”?
李世斌,1968年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平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凭着对农技事业的热爱,他在农技推广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被群众誉为“科技财神”。2010年左腿因严重伤病截肢后,他仍坚持下乡深入农户推广新技术,为群众服务。2018年5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李世斌出生在陕西平利县城郊的一户普通的菜农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听过太多农民因农业技术匮乏而造成经济损失惨重后的无奈叹息,这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1993年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李世斌几经思虑,认为自己身为农民的“儿子”,有责任也有义务回到生养他的家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乡人民改变农业技术匮乏的现状。于是他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回到平利,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县农技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走上工作岗位后,李世斌立马投入到农技工作中。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自己“兴农奉献”的人生志向,让他在农技推广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94年至2000年,他包抓平利县长安镇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使该镇一跃成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镇;
1997至2001年,他承担了全县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建设任务,研发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达到当时全省最好水平,被命名为省级“免检”基地;
2003年,他到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开展中药材课题研究,让消弭了近40年的平利地道名贵药材“八仙党参”重现光彩,被农民誉为“科技财神”;
2008年,他成功引进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填补了陕南地区技术空白……
从一名农技新兵到资深农技专家,李世斌坚持把各项新技术送到广大农户家门口,帮助当地民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李世斌(中)查看作物长势。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山城平利县原本有一些河边菜地,但随着县城扩建,良地渐减,市场菜价高居不下。看到这样的现状,李世斌十分忧虑,于是作为政协委员,他先后在政协全委会上发表几个建议提案,得到了在场领导和委员的一致赞同。
“种粮一年成能手,种菜三年难入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平利县技术、资金、人才样样都缺。当时全县一百多名农技干部熟悉蔬菜技术的并不多,重担就落在了李世斌身上。他起早贪黑研究技术,进行试验,有时分身乏术,就动员妻子和种菜的亲友帮忙。蔬菜技术更新快,李世斌每年都要自费到外地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
为了减小农民损失,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他都先在自家菜地试验,成功后再推广。为了使新建基地菜农能够尝到甜头,坚持下去,到了蔬菜滞销季节,他便积极为菜农联系市场,寻找销路,一步步帮助农户们完成了由粮农到菜农的角色转换。
李世斌(右)深入农户推广新作物。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李世斌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平利县设施蔬菜产业从无到有慢慢发展了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大棚设施基地1000余亩,全部普及了“春提早、秋延后”技术,蔬菜上市比过去提早一个多月,退市比过去推迟一个多月,就连冬天也能吃到本地上市的绿色蔬菜。2009年平利县被确定为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县。
李世斌(右)帮助农户进行大棚种植。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李世斌经常上山下乡,在工作中受过多次外伤,由于忙没有及时处理,2010年底伤情恶化,必须截肢。这对于事业正盛的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很多菜农更是无法相信,纷纷到病床前探望:“你少了一条腿就等于断了我们一只手,今后生产靠谁呀?”
病痛并没有击垮李世斌。手术时正值春季,处于蔬菜生产的旺季,李世斌放心不下,躺在病床上咬着牙给农户打电话,询问生产情况,叮嘱种植要点,就这样在病床上搭起了“技术服务台”。术后李世斌装上了义肢,通过刻苦锻炼能够在路况较好的条件下行走。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单位对他的工作尽量关照,他却坚持和别人一样上班下乡。
八仙镇是一个边远高山镇。为解决“吃菜难”问题,政府为农户建好了20余亩大棚,但农户习惯于传统的露天大田菜,不愿尝试,进驻了几批技术员都无果而终。李世斌知道情况后,主动请缨入户动员,承诺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带着伤残身体为农户调种苗、做示范,当季大棚平均效益就达万元以上,农户个个喜形于色,慢慢地开始主动尝试大棚种植。广佛、长安等几个镇的种植大户也都在他的悉心帮助下从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逐步走向了富裕之路。
如今,李世斌与种植户的故事还在继续……
汪自强:山村农民的“科技财神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老汪可神了,他一来,农作物的产量销量就上去了,收入立马能翻倍。”在泰顺,农民们送给汪自强一个称号——“科技财神爷”。从2005年被选派为泰顺县科技特派员起,汪自强扎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泰顺山区,每年有将近100天的时间待在田间地头。2020年退休后,他仍然坚持奔赴在科技帮扶一线,把论文写在了大山深处,带富了一大批农民,为山区县共同富裕贡献了力量。
浙江省委老干部局供图
浙江省委老干部局供图
万排乡地处浙闽两省三县市(泰顺、福鼎、柘荣)之交界,山高林密,道路曲折蜿蜒,摩托车、三轮车、手扶拖拉机……第一次到万排乡,汪自强坐遍了这些乡村交通工具,走到田间地头去寻找农民贫困的“病灶”。种植甘薯和茶叶是万排农户的主导产业,但是效益不高。他从浙江省农科院引入了两款最新的甘薯品种,将精制名优茶、机收夏秋茶的模式在泰顺推广开来,茶农们赚得腰包满满。退休以来,汪自强继续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不仅为泰顺县谋划了“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还多次到各乡镇、茶特产站等举行专题讲座,受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新理念新方法,助推产业旺起来
浙江省委老干部局供图
汪自强不仅给农民带去优良的种子种苗和先进的种养技术,还“手把手”教会农民如何致富。司前镇“养蜂大王”严立超说:“别人给农民上课讲理论,汪老师以我们蜂农为中心,到基地一对一教我们,先后培训多达500人次,让我们真正懂科学、用科学。”在汪自强的指导和建议下,严立超的养蜂场成长为3000万元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近几年汪自强将严立超的种蜂场搬迁和《泰顺中蜂“三产融合+精准帮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仅将“供血式”帮扶转化为“造血式”帮扶,直接带动500余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户均增收超万元,有力助推了当地全面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新思路新模式,支撑山区强起来
浙江省委老干部局供图
在科技助农的过程中,汪自强感受到农民请教的问题“五花八门”,涉及到很多领域和专业。为此,他退休后更加关注“跨界”问题,发起了泰顺县“科技e联”党建联建,打造“1+2+3+X”的党建联建模式,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凝聚起政府、平台和团队的帮扶合力,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已经扎根泰顺的番薯品种、茶叶品种、养蜂技术,已成为浙江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和涉农团队科技助农的重要成果。汪自强在泰顺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农民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光明日报》《今日浙江》《共产党员—离退休党建》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问答
辰亮核雕是什么级别?
辰亮核雕,实际上是指由邢伟亮(艺名辰亮)所创作的核雕作品。邢伟亮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舟山核雕村,从小便深受家乡核雕文化艺术的熏陶,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
请你找出来,写在括号里.1.高瞻远瞩,无所适】作业帮
[回答]...香山居士(白居易)六一居士(欧阳修)易安居士(李清照)东坡居士(苏东坡)柳泉居士(蒲松龄)下面各组成语中都隐含着一个我国古代诗人的姓名,请...
有个投行的朋友聊天说,吃技术饭的工程师就是螺丝钉,你怎么看?
话糙理不糙。这么说吧,投行里面做材料的,和互联网里敲代码的,搞工程写写算算画图纸的,都是一类人:承做。他们都是承做。没错,就是承揽、承做、承销的那个...
财神爷游戏赚钱(官方网站)APP下载ios/通用版/手机APP下载_探...
财神爷游戏赚钱【💗梅西推荐💗】是一款体感游戏,通过先进的动作识别技术将您的身体动作实时转化为游戏中的动作。各种任务和挑战需要身体协调和反应灵敏,使游戏...
财神体育(官方)手机APP下载IOS//网页通版_探其财经
首页>应用软件>财神体育财神体育857012次下载官方;年满12周岁下载安装版本:69.0.9;大小:83.9MB开发商:杭州网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隐私政策隐私权限需优.....
生产出丰富和高质量的产品,就是人才和资金的结合.“货”乃...
[回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根据一个贝字就可以演变出许多字--自己想的,错了别怪我啊
历史上最有钱的人是谁?(包括虚构的小说里的人物)?
我看过最有钱的的应该是“终产者”,这是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赡养人类》中的角色。在这本书里面,终产者的财富已经不是数字可以形容的了,整颗星球包括陆地、...
上金财神谷灯光秀用什么表演的?
上金财神谷灯光秀主要使用LED灯光、激光、投影等科技手段,结合音乐及场景氛围,呈现出炫目多彩、动感十足的表演。其中LED灯光作为主要的展现方式,在场景切...
桃花系统创始人?
桃花科技信息(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会选,成立于2016-04-18。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440301503534050。注册地址为深圳市前...
江苏爱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已待2年,感觉公司发展比较快,营收应该还可以所以福利也不错,定期有tb活动的。至于各位一直在吐槽的加班问题,我只想说,工作是给自己做的,不是做给别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