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我国八大新兴产业概况
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本文将对8大新兴产业概况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1万亿元,营业成本13.1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411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15.7亿台,同比增长6.9%,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1.4亿台,同比增长1.9%,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31亿台,集成电路产量3514亿块;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3个百分点,但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02827亿元,中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5331亿元,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1903亿元,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007亿元,四个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8.1%、16.8%、14.5%和0.7%。
新能源产业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批已建成并网超4500万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超过5000万千瓦,正在陆续开工建设。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比重达78.8%,成为新增装机绝对主体。全国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规模从2022年底的7.6亿千瓦,增至2023年底的10.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6%。
新材料产业
2023年1至9月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截止到2023年11月份,我国建立7个新材料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类35个新材料重点平台,一批重大关键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涌现出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等一批前沿技术;新材料规上企业超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7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8家,分别占总数的22%和25%,培育了一批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高端装备产业
目前,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已超过120家,总市值超1万亿元,涵盖航空航天、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多个重要产业链及生产环节,汇聚了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显现。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研发投入继续保持高位,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64.47亿元,同比增长16.60%,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89%。研发创新带动业绩增长,数控机床、激光器、智能检测等细分行业经营稳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8%、4%。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产销量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43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30.25%,与2022年相比增加207万辆,增长38.76%。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其中,珠三角重点布局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肇庆等,在比亚迪、小鹏等新能源整车的推动下,珠三角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自主品牌和相对完备的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长三角重点布局在安亭、临港新片区、金桥、张江、杭州、宁波、温州、湖州、金华、台州、南京、徐州、苏州、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六安等地。京津冀重点布局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昌平、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丽区、保定、沧州等地。
绿色环保产业
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企业共有3万余家、从业人员约340万。近10年来,全社会环保投资年均增长10%,带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2.22万亿元。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前沿与核心关键技术,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等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立体化。环保科技成果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也表现突出,2019-2023年间评选出的173项获奖项目,年度产值高达300亿元,涉及专利1500多件。
民用航空产业
截止2023年3月,我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4165架、通用航空器3177架、跑道282条、航站楼1800.6万平方米、机位7328个、航油储备能力341万方,航信系统服务保障率99.99%,机场总容量达15亿人次。近年来,民航大力推动机场网、航线网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及各枢纽机场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通过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中西部和支线机场建设,机场体系结构更加均衡。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2023年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分别有5、7、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所有指标第一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上公开资料,仅供参考,如文中所用的文字、视频、图片等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我们将立马删除!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具体涉及哪些领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具体涉及哪些领域? 一起来看 !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形成“8+9”的新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
其中,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
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
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多个前沿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自主操作系统、计算机处理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实现营业收入15.1万亿元,营业成本13.1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411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
新能源
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行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组件及零部件制造商;中游作为整条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氢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能源供应商;下游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加氢站、充电桩和输变电等公共及个人应用领域。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设备制造、绿色投资和市场发展等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2023年,我国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在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带动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快速增长,合计发电量同比增加2801亿千瓦时,占全年总发电量增量的46.1%。
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通过新设计、新技术、新装备等的综合开发应用,制备出具有先进性能或特殊功能的关键材料。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型产业,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
2023年1至9月,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新材料领域建立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了35个新材料重点平台,一批重大关键材料取得突破,涌现出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等一批前沿技术;新材料规上企业超过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7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48家,同时培育形成了7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高端装备
高端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船舶、轨道、汽车、电力等重要生产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高端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二是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三是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2022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21.33万亿元,预计2024年接近40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众多子行业。其上游为基础零部件,包括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传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转向系配件、行走系配件、电器仪表系配件、车身及附件等传统零部件以及传感器、芯片、软件算法、智能网联等智能零部件;中游为整车制造,目前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下游为汽车服务,包括充换电服务、电池回收利用和后市场服务等。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产业涉及能源、环保、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从业企业共有3万余家、从业人员约340万。近10年来,全社会环保投资年均增长10%,带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2.22万亿元。
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6家,民航运输飞机4270架。2023年,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5206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或地区)255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我国航空公司国际定期航班通航57个国家的127个城市。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技术船舶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是推动我国造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2024年1至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1至6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0%、74.7%和58.9%。
未来产业
元宇宙
元宇宙是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应用,是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的未来产业。发展元宇宙产业将极大开辟数字经济的新场景、新应用、新生态,培育经济新动能。
2023年中国元宇宙产业规模达到766.3亿元,同比增长31.2%,预计未来3年年均增速将保持30%以上,到2026年中国元宇宙产业规模有望接近1800亿元。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也称大脑端口或脑机融合感知,是把大脑神经信号与外部机械直接交互起来的技术。脑机接口可广泛适用于多种场景并与安全帽、轮椅、外骨骼等多种外部设备结合,实现多种功能。其中,医疗应用仍为主流,脑机接口技术可辅助疾病诊断、预警发病、疾病治疗和功能增强,为癫痫、帕金森、抑郁症、瘫痪、卒中等神经相关疾病诊治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是开展脑机接口科研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科研产出规模大且增速快,中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超过全球一半。
量子信息
量子信息技术是以量子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对微观量子系统中物理状态的制备、调控和观测,实现信息感知、计算和传输的全新信息处理方式。目前主要有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3个研究领域。
全球量子信息企业中,欧美占比超过60%,中国占比约30%。其中,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相关企业数量最多。从科研基础来看,中国论文及专利主要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而欧美量子信息领域研究专利中,科技企业申请数量占据主导,产业界的创新引领作用较强,中国科技成果仍需进一步向产业转化。
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具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关技术。
2014年至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6倍。截至2024年3月,国内已有117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通过备案。
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是指利用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的生理代谢机能或催化功能,通过工业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的制造过程。生物制造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
目前我国生物制造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只有2.4%,提升空间非常大。
未来显示
未来显示技术包括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视网膜显示等,可应用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领域。
未来网络
未来网络即更快捷、更简单、可定制、可重构、更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让上网的人有更好的体验。未来,以智能、安全和可定制为重点的未来网络产业,将成为引领未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系统变革的全新引擎。
新型储能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储热、储冷、储氢等技术。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相关问答
2021年国家新兴的四大产业?
第一、环保及新能源产业。随着全球高温不断,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将会是一项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大力要发展的产业。我国的发展目标是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碳达峰,...
【哪些行业属于科技行业】作业帮
[最佳回答]仔细分析高科技行业的特性,会发现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更接近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属...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是什么?
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有7个方向,也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1.节能环保,重点关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等类公司,如豪泰科技,三安光电等2.新兴信息产业...
十大新兴产业有哪些?
十大新兴产业如下:1、私人裁缝:让你穿得与众不同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品味,一些手艺精良、品位独到的私人裁缝成了市场的新宠。聘请私人裁缝的多数是...
谁能告诉我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中的生物到底是啥,有说是生物育...
[最佳回答]这个说的是生物产业,生物育种只是生物产业中的一个小部分.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农业(包括生物育种)、生物医疗、生物环保、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化...
社会上有哪些新兴职业?
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理财规划师含金量:目前,我...理...
有哪些新兴行业是正在崛起的?
题主说的是新型行业,所以这里就不说那些已经布局完成、满大街都是、人尽皆知的传统暴力产业了,比如眼镜,保健品,医药等等。现阶段我觉得可能成为下一步崛起的...
将来农村可发展的新型产业是什么?
现在是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在人们的印象里,城市总是存在着无限的商机,每个人都挣破头的想进去城市里面。但是我觉得商机无处不在,哪怕在一个贫...
哪些工程属于当代新技术革命?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最重大的高新技术之一。(3)新材料技术主要...
现在有哪些新兴行业?
本人从事家庭服务行业,算是比较新新的行业了,目前有专业化正规化的路线,关注的人也比较多,不妨了解下,比如空调等电器清洗,自来水管清洗,大型油烟机清洗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