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2024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全景图谱》(附发展趋势等)
——原标题:预见2024:《2024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隆基绿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晶科科技(601778);长江电力(600900);中国中车(601766)等
本文核心数据: 新能源行业市场规模;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新能源行业竞争格局;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概况
1、定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可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则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行业被归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国统局代码D44)中的电力生产(D441),包含的统计4级代码有D4413(水力发电)、D4415(风力发电)、D4416(太阳能发电)、D4417(生物质能发电)、D4418(其他电力生产)。
2、产业链剖析
新能源行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商,以及太阳能、光伏、水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组件及零部件制造商。其中: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机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上市企业有特变电工(600089)、迈为股份(300751)和中国中车(601766)等;组件及零部件制造主要包括电力和光伏组件、太阳电池芯片、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供电电源、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目前这一领域领先的上市企业有晶澳科技(002459)、天合光能(688599)和通威股份(600438)等。
新能源行业中游作为整条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氢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能源供应商;该领域目前的代表上市企业有隆基绿能(601012)、金风科技(002202)、三峡能源(600905)和长江电力(600900)等;
新能源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加氢站、充电桩和输变电等公共及个人应用领域。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比亚迪(002594)、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东风汽车(600006)和北汽蓝谷(600773)等;加氢站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蓝科高新(601798)、上海电气(601727)和美锦能源(000723)等;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特锐德(300001)、国电南瑞(600406)和万马股份(002276)等;输变电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长缆科技(002897)、金杯电工(002553)和平高电气(600312)等。
我国新能源行业具体产业链布局如下图: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新能源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十五”规划至“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到“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再到“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的变化。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从“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开始,规划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在继续加快小型水电和农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至“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合理把握新能源发展节奏,着力消化存量,优化发展增量,新建大型基地或项目应提前落实市场空间;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指引。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支持清洁化、智能化发展
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新能源行业算力基础设施、发电项目管理、发电价格政策、光伏发电站等内容。,2021-2023年,我国新能源行业重点政策及政策解读汇总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上升
2017-2023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其中,水电总装机达4.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风电总装机4.41亿千瓦,同比增长20.7%;光伏总装机6.09亿千瓦,同比增长55.2%。
在核电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底,核电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691万千瓦,同比增长2.4%。
注:上述数据包括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核能的装机容量。
2、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
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2022年,全国新能源发电量达3.12万亿千瓦时,占社会发电量的比重达到35.89%。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核能发电量达到0.42万亿千瓦时。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7万亿千瓦时,核能发电量3227.92亿千瓦时,国新能源发电量合计达到2.39万千瓦时。
注:上述数据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发电量。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年,根据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及全国发电量计算,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到35.9%。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36.1%。
注:上述数据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核能的发电量。
3、新能源消费量分析
202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4.1亿吨标准煤,其中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6.1%,上升0.4个百分点。根据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新能源占比计算,2023年我国新能源消费量达到15.10亿吨标准煤。
4、新能源行业消纳情况分析
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2023年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风电利用率达到100%的省市有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重庆、四川、西藏、广西和云南;光伏利用率达到100%的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四川和广西。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西藏和云南位列新能源行业第一竞争梯队
根据2023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80%以上的2个、40%—80%的7个、20%—40%的19个、10%—20%的3个。
2、企业竞争格局
(1)光伏行业竞争格局
光伏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2年企业光伏业务收入,可将光伏头部企业大体分为3个竞争梯队。其中,营业收入大于1000亿元的企业有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其中通威股份以1424.23亿元的光伏业务营收位居榜首;光伏业务收入在500-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中环股份;光伏业务收入小于500亿元的有保利协鑫、高景太阳能及爱康科技。
(2)风力发电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BloombergNEF数据,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为77.1GW,创造历史新高,相较于2022年上升58%。其中,2023年新增吊装容量,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排名稳定,分列第一、第二,且远景能源正在不断缩小与第一名的差距。运达股份超越明阳智能再次回到第三,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位列第四、第五。
此外,较2022年相比,东方电气上升3个名次至第六;电气风电与中船海装排名未变,仍为第七、第八位;中国中车下降3个名次为第九;联合动力第十。
(3)水力发电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的水力发电行业以国有垄断为主,但是三峡集团的长江电力却是五大集团以外的企业,同时是单体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按照水电装机容量份额,我国水力发电行业竞争梯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梯队,五大集团及长江电力居于第一梯队。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时期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202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保障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需求和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全面指引:
《实施方案》坚持统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发展:
传统电力系统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来打造规划设计理念和调度运行规则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比例持续提高的要求,在规划理念革新、硬件设施配置、运行方式变革、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系统性安排:
鉴于新能源项目点多面广、单体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等,《实施方案》立足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在简化管理程序、提升服务水平上: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并具有一定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必须强化创新驱动,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实施方案》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能量密度较低,占地面积大。随着新能源规模快速扩大,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保障,通过明确用地管理政策、规范税费征收、提高空间资源利用率、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等措施,推动解决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用地困境:
“十四五”风光等主要新能源已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模式需要与时俱进,金融支持政策力度需要加大,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作用。《实施方案》提出三方面政策举措:
2、“十四五”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作为绿色低碳能源,新能源是我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将成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量的主体;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形成并且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作为绿色低碳能源,新能源是我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发展趋势,前瞻预测,2029年将达到38亿千瓦。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2024年中国虚拟电厂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中商情报网讯: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虚拟电厂是电力需求侧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方式,对充分消纳清洁能源和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链
虚拟电厂产业链上游为基础资源,主要包括可控负荷、分布式能源、储能等,这些资源是虚拟电厂运行和调度的核心;中游是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包括电源型虚拟电厂、负荷型虚拟电厂、储能型虚拟电厂和混合型虚拟电厂;下游是电力需求市场,包括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工业企业和商业用户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分布式光伏
随着“双碳”行动方案的实施和“整县开发试点”工作的推进,中国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呈高速增长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254.44GW,2024年一季度累计并网容量已达到280GW。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将达到410.73GW。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面对户用分布式光伏的广阔前景,包括正泰安能、天合富家、晶科科技、晶澳科技、中来股份等在内的企业纷纷加码掘金这一蓝海赛道,分布式光伏竞争激烈。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分散式风电
分散式是风电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能量密度的分布式电源。相比大型基地,分散式风电不受特高压输电线路制约,可以就近满足能源需求及负荷响应。近年来,中国分散式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调研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分散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344万千瓦,同比增长34.9%,2023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1577.3万千瓦。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分散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927.3万千瓦。
数据来源:CWE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当前中国分散式风电装机容量排名前列的企业有金风科技、运达股份、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中车风电等,这6家企业分散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分散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89.4%。
数据来源:CWE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新型储能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行业由商业化初期正式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在技术装备研发、商业模式探索、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全球及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GW,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64.79GW。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2023年以来,多个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落地实施,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汇聚了众多优秀企业,“2023中国新型储能产业企业TOP100名单”显示,诸如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翘楚均在其中,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新型储能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虚拟电厂市场空间
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虚拟电厂是当前国家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建设方向。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虚拟电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到2025/2030年,虚拟电厂整体容量空间有望达到723亿元/196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全球虚拟电厂装机容量
虚拟电厂被称为“看不见的电厂”,作为一种创新的电力供应模式,虚拟电厂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瞩目并迅速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虚拟电厂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21.2GW,同年新增装机9.9GW,2023年装机容量约32.6GW。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全球虚拟电厂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45.9GW,2025年达到59GW。
数据来源:ESCN、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中国虚拟电厂装机容量
近年来,中国在虚拟电厂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虚拟电厂项目累计装机容量约为3.7GW,占全球虚拟电厂装机总量的17.5%,2023年装机容量约为6.7GW。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虚拟电厂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6.3GW,2025年达到39GW。
数据来源:CES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虚拟电厂最大负荷
虚拟电厂是满足尖峰负荷的重要手段,随着用电负荷特性持续恶化,电网负荷尖峰短而高。虚拟电厂是需求侧响应的延伸版,需求侧响应主要是削峰,主要针对用户负荷。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最大负荷将达16.3亿千瓦,2030年将达18.9亿千瓦。
数据来源:中电联、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相关企业运营情况
虚拟电厂主要企业包括国电南瑞、国网信通、东方电子、远光软件、朗新科技,这些企业为电网公司虚拟电厂搭建软件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可视化等,以实现电力调度的最优化。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近年来,我国社会用电量稳步上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89091亿千瓦时。2024年1~5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8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36570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分产业用电看,2023年,第一产业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60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用电量166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相关问答
新能源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回答]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
...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_作业帮
[最佳回答]首先要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前沿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第五次或者第四次科技革命——带动传统...
华西能源深度分析?
华西能源是一家多元化能源公司,主要经营煤制油、煤制气、燃气发电、热电联产及供热等业务。以下是对华西能源的深度分析:1.产业链布局广泛,风险分散华西能...
新能源汽车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分析:1、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行业达双碳、促升级的关键;2、补贴退坡、科技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加速;3、细分市场呈“哑铃”结...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回答]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在化学能源、太阳能及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新材料开发、工艺设计、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电子科技大学的材料与能源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应用化学-本科学院简介:学...
吉利新能源帝豪GSe仪表盘图片解析介绍
[最佳回答]2018年6月9日,吉利汽车旗下首款纯电动SUV帝豪GSe(查成交价|参配|优惠政策)将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为紧凑型跨界纯电动SUV。...2018年6月9日,吉利汽车...
【新科技革命三大支柱通常是指()①能源②交通③通讯④材料⑤...
[最佳回答]分析:“信息”“材料”“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据此解题.材料、信息和能源是现代技术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则是最基础的,故选D.点评:本...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课程主要学什么?申请方
[回答]肯定是有帮助的呀!没有帮助的课为什么要开设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包含风能、...
新能源总类及特点-盖德问答-化工人互助问答社区
一笔小财,说出来不值一提,投资地点看情况,适合的话可以不考虑地域问题。能源是一个大板块,新能源有前景,总之呢不犯法能赚钱就行在大陆,新能源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