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000万美元!AI时代媒体靠什么挣钱?
每年内容授权费5000万美元!过去半年时间OpenAI不断与媒体公司达成协议,向他们支付每年至多5000万美元的费用,获得媒体内容授权,用于AI大模型的训练与产品服务,同时与媒体共同探索AI时代的商业模式与资讯形态。
最高金额授权协议
AI行业领头羊OpenAI与美国媒体行业巨头新闻集团近日宣布达成合作协议,OpenAI正式获得新闻集团旗下诸多媒体的内容以及历史文档的授权,用于AI训练以及GPT产品的信息输出。无论从合作级别还是金额来说,这一交易都是AI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双方没有公布这份授权协议的细节。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份五年期授权协议价值超过2.5亿美元,相当于OpenAI每年将向新闻集团支付高达5000万美元的内容授权费用。其中一部分是现金支付,另一部分则用OpenAI的服务来折抵。
新闻集团有足够的理由对这份授权协议感到满意,他们从OpenAI得到的授权费用远远高于其他媒体公司。据报道,OpenAI与Axel Springer(Politico和Business Insider母公司)达成的授权协议是三年2500万-3000万美元,与英国《金融时报》达成的授权费用是每年500-1000万美元,而给美联社的授权费用则是每年几百万美元。
当然,新闻集团在媒体行业的地位与影响力配得上这份最丰厚的合同。新闻集团是媒体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打造的全球媒体巨头,也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新闻媒体公司(156亿美元)。新闻集团旗下包括了《华尔街日报》、道琼斯通讯社、财经网站Market Watch、《巴伦周刊》、《纽约邮报》、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 Collins)、英国《泰晤士报》、《太阳报》等诸多媒体业务。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新闻集团的资讯内容在发布之后,不会立即出现在ChatGPT中,会等待一段时间才通过OpenAI分发,这是为了保证《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订阅收入。而且,这也不是一份独家授权协议,意味着新闻集团还可以从谷歌等其他AI公司继续获得授权收入。
除了上述诸多主流媒体,过去半年时间,OpenAI还和Vox Media、美联社、《大西洋周刊》、法国《世界报》以及Dotdash Meredith出版集团等诸多全球知名媒体达成了授权协议。虽然金额远不及新闻集团,但这些媒体的负责人也对OpenAI的付费授权协议感到满意。
媒体AI合作双赢
对媒体来说,AI平台为内容付费是对媒体内容价值的认可。Vox Media CEO班克夫(Jim Bankoff)表示,OpenAI的授权协议符合他们的预期,生成式AI不仅可以带来新闻内容的用户体验创新,还可以保护新闻内容与版权价值,提高新闻行业工作者与创作者的生产力。
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奥特曼(Sam Altman)也对媒体合作前景给予了乐观展望。他表示,OpenAI与知名媒体达成诸多内容合作协议,有助于推动媒体和科技行业共同努力,创造AI尊重、增强和维护新闻行业标准的未来。
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AI公司,OpenAI完全有财力支付给媒体的授权费用。去年12月,OpenAI的营收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而且随着诸多商业化模式的逐步落地,预计其2025年营收可能会超过40亿美元。
随着产品的逐渐成熟,OpenAI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各种商业合作模式,就在前不久,他们与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达成授权,后者将成为OpenAI的最大企业客户和授权经销商。此外,OpenAI也是目前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其估值已经超过了800亿美元,未来上市之后会拥有更多的融资手段。
对于AI平台来说,支付这些看似高昂的授权费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化解AI未来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优质训练数据,提供更为精准优质的信息。而优质数据将成为决定未来AI大模型的关键因素。
DatologyAI公司创始人莫科斯(Ari Morcos)表示,优质数据匮乏是制约AI研究的直接问题。他的公司正在帮助AI公司打造工具以更好的筛选数据。据AI研究公司Epoch预计,OpenAI的GPT-4使用了12万亿个Token进行训练,而GPT-5可能需要60万亿-100万亿Token的数据。(注:Token是AI模型处理的最小数据单元)
此外,媒体行业也是OpenAI的重要目标客户。OpenAI与媒体签署的合作协议,即包括了他们授权使用媒体内容,也包括了媒体使用OpenAI产品与服务的部分。
举例来说,Vox Media就计划使用ChatGPT来呈现自己的数据知识库Forte体验。媒体收获的不仅仅是得到了内容付费,还有生成式AI时代带来的全新资讯呈现方式,与OpenAI合作也是在这一全新时代占据先机。
在与OpenAI达成合作之后,《大西洋周刊》CEO汤姆森(Nicholas Thompson)表示,AI大模型搜索将成为未来民众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与OpenAI合作可以让《大西洋周刊》的优质内容呈现给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此外,美联社也在继续与OpenAI谈判,希望将自己的资讯通过GPT工具呈现给更多受众。
化解山寨斯嘉丽负面
此外,对OpenAI来说,与新闻集团高调达成内容授权协议,展示自己尊重知识产权的立场与负责形象,时机也选择得非常恰当,因为这是对冲“山寨斯嘉丽声音”负面丑闻的有效手段。
此前OpenAI在发布GPT-4o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个女声语音助手Sky,其声音让人不禁想到了知名电影《Her》(国内翻译为:云端情人)中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的声音Samantha。初听起来两个声音非常相似,带有斯嘉丽标志性的略带沙哑却又性感迷人的声线,但仔细听又似乎有点差别。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斯嘉丽。因为OpenAI此前曾经联系她,希望获得她的声音授权,用于GPT的语音助手,但被斯嘉丽拒绝了。就在GPT-4o发布前两周,奥特曼还在联系斯嘉丽的经纪人争取授权。但最终,OpenAI却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就直接推出了一个山寨版的“斯嘉丽声音”。
斯嘉丽在网上发帖,公开谴责OpenAI,并计划提起诉讼向OpenAI索赔。此事再次引发了外界对于AI公司数据侵权的担忧情绪。随后OpenAI宣布撤下Sky语音,奥特曼也发表声明对此道歉。当然,OpenAI的法律团队还需要与斯嘉丽达成和解。
AI训练内容的来源是否合法一直是OpenAI所回避的灰色地带问题。今年年初,OpenAI的CTO米拉·穆拉迪(Mira Murat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在被问到文生视频工具Sora的训练数据来源是否包括YouTube和Instagram的内容时,穆拉迪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尴尬,支支吾吾地表示“我不确定,我不知道。”
她的这种奇怪反应引发了网络热议。作为OpenAI的CTO,穆拉迪不太可能不清楚训练数据的来源,但她也无法直接回答,因为承认使用训练数据就可能会带来侵权诉讼,毕竟谷歌和Meta并没有和OpenAI达成任何内容授权协议。
还需和解纽约时报
尽管与诸多主流媒体一一达成内容授权协议,OpenAI还需要搞定一家最为重要的主流媒体,需要就一起焦点诉讼案件达成和解。与《华尔街日报》齐名的《纽约时报》目前尚未接受OpenAI的和解条件。纽约时报公司目前市值在85亿美元左右。
去年年底,《纽约时报》母公司对OpenAI以及合作伙伴微软提起起诉,指控他们未经授权使用《纽约时报》的版权内容训练ChatGPT以及CoPilot,并将《纽约时报》内容在自己的产品中呈现给用户。
纽约时报公司提出,两家公司的AI工具不仅未经授权使用了《纽约时报》的数据进行训练,还分流了《纽约时报》网站的流量,导致了公司广告、订阅和授权营收的损失。因此纽约时报公司向这两家AI公司提出数十亿美元的索赔,并要求他们停止使用自己的内容数据。
纽约时报公司的诉讼得到了媒体行业的认可与支持。媒体行业机构News/Media Alliance的负责人考弗里(Danielle Coffey)发表声明支持纽约时报公司,认为此举展示了保护新闻内容的价值与重要性。但他也指出,高质量的新闻与新技术手段面对的是相同的受众群,如果可以合作则可以互相成就。
与纽约时报公司一道起诉OpenAI的,还有Alden Global投资集团旗下的八家地区性知名报纸,包括《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每日新闻》(NY Daily News)、《丹佛邮报》、《圣何塞水星报》(San Jose Mercury News)等等。OpenAI在这些地区的具体信息时,同样明显引用了这些地区性权威媒体的内容。
纽约时报公司在起诉书中列出了ChatGPT在很多问题上的回答范例,都与《纽约时报》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显然,OpenAI抓取了《纽约时报》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整理出信息提供给用户。
对于纽约时报公司的这一指控,OpenAI并没有否认,也无法否认。但OpenAI认为,这些都是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按照当前的法律规定,只要在公平使用(Fair Use)的原则下就可以无需授权使用。
OpenAI表示,对纽约时报公司选择提起诉讼感到惊讶和失望。OpenAI还强调,他们尊重内容创作者和所有者的版权,并致力于与他们达成一致,确保媒体可以从AI科技中受益,打造新的内容模式。
OpenAI并不是不想付费,就在《纽约时报》诉讼之前,他们一直在商谈授权合作协议,也愿意提供每年数千万美元计的费用。但是OpenAI后来加入了新的免责条款,让纽约时报公司无法接受,最终导致谈判破裂,促使纽约时报公司选择起诉索赔。
不过,纽约时报公司对OpenAI的侵权诉讼同样面临着困难。哈佛法学院知识产权教授瑞贝卡·图什内(Rebecca Tushnet)看来,这和当年图书出版商起诉谷歌侵犯版权的案件非常相似,而出版商输掉了那起侵权官司,现有案例的判决并不利于纽约时报公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纽约时报公司去年年底的诉讼与索赔,才促使OpenAI加快与媒体公司的合作授权谈判,在过去半年与诸多主流媒体迅速达成付费合作协议。能否与《纽约时报》达成和解将成为OpenAI与媒体行业和解的最终标志。
媒体转型AI时代
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网络资讯的获取方式先后经历了搜索网络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如今正在大步迈进生成式AI的时代。每一次科技大潮的到来,都给媒体行业原本的流量和商业模式带来了重大冲击。
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通过搜索和社交媒体获取资讯,而不再愿意登陆媒体网站,更不愿意付费阅读。媒体行业只能看着科技公司通过网络广告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不得不面临网站流量、广告与订阅营收下滑的困境,被迫进行裁员甚至是关闭。
对于目前这波生成式AI的大潮,媒体行业同样充满着怀疑与警惕。《大西洋周刊》去年年底预计,原本他们网站40%的流量都来自于谷歌搜索之后的点击,但是生成式AI或将彻底改变用户获取资讯的方式,也可能给媒体网站的流量带来毁灭性打击。
未来用户可能只会简单询问生成式AI产品来获取资讯,或者让AI为自己整理归纳一篇概要,而不再愿意到媒体网站付费阅读全文。《大西洋周刊》甚至悲观的预计,如果谷歌把AI签入搜索,那么可能高达有75%的搜索都会终结在生成式AI,不会再引流到网站。
就在上月的谷歌I/O大会上,谷歌正式在美国市场推出了AI Overviews功能,将生成式AI整合到搜索引擎中,直接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回答。谷歌预计,今年年底这一功能的用户量将达到10亿人。虽然谷歌也会在AI回答中列出搜索信息来源,但是各家媒体公司也可能会面临损失20%-40%流量的最坏结果。
新闻集团CEO汤普森(Robert Thomson)在与OpenAI签署协议之后表示,“(五年2.5亿美元授权协议)认可了顶级新闻应有顶级价格。数字化时代的一大特征是分销者占据主导地位,而内容创作者经常利益受损。很多媒体公司都被无情的科技大潮所卷席。我们现在有责任抓住这一最大的机遇。”
或许对媒体行业来说,接受OpenAI等AI巨头抛来的橄榄枝,与科技公司在AI新时代合作,共同探索新的资讯形态、商业模式和分成比例,才是最好的选择。
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加速重塑媒体与娱乐行业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AI正在加速重塑媒体和娱乐行业。
亚马逊云科技认为,生成式AI是媒体和娱乐产业的分水岭技术,能够将过去需要手动、传统的流程变得自动化。亚马逊云科技将生成式AI的能力融入到解决方案中支持行业创新。除了内容创作和聊天机器人,亚马逊云科技正与客户探索更多生成式AI应用,如媒资变现、画质提升、媒体供应链以及搜索等。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帮助下,行业生成式AI应用落地的实际成果不断涌现,如根据文本提示生成虚拟制作背景和拍摄环境,预可视化摄像机位置和灯光设置来构建更详细的制作计划等等。
通过将服务、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与关键行业解决方案相结合,包括内容制作、媒体供应链和存档、广播、直接面向消费者和流媒体、数据科学和分析和媒资变现,亚马逊云科技为媒体和娱乐公司量身打造了丰富的媒体与娱乐行业解决方案及服务。这些方案和服务可以为客户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允许他们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创新。通过亚马逊云科技,媒体和娱乐公司可以为其工作负载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合作伙伴,加快生产上线,实现更快的价值回报。
在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的亚马逊米高梅工作室(Amazon MGM Studios)园区西南角,隐藏着一扇能通往神奇宇宙的大门。轻轻推开这扇巨门,你能瞬间在诸多场景中自由穿越,从阳光普照、人声鼎沸的八万人体育场,到静谧寒冷、暮色沉沉的北方森林,再到你脑海中最为奇幻瑰丽的想象世界。这扇门高足以让长颈鹿悠然步入,宽能容两头大象并肩而行,而它的尽头,正是占地34,000平方英尺的Stage 15——一个先锋制作空间。在这里,创作者巧妙地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打造一个璀璨的电影电视制作的未来。
“从默片时代到黄金岁月,再到新千禧浪潮的迭起,我们的行业经历了无数变革,”亚马逊云科技媒体娱乐、游戏与体育行业总监Gretchen Libby表示,“而现在,随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式进入了‘无限创意,尽在掌握’的新纪元。”
Stage 15的历史可追溯到1940年。它曾是众多经典影视作品的诞生地,家喻户晓的剧集《蝙蝠侠》和《星际迷航》系列就诞生于此。2020年初,它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拍摄场地转变为拥有前沿虚拟制作技术的巨型舞台。
Stage 15天花板高达46英尺,下方矗立着一面巨大的鼓形墙壁,直径达80英尺,高度为26英尺,围合成了一个体积为130,700立方英尺的交互空间。LED立体墙由3,000个LED面板和100个动作捕捉摄像头组成,可以快速改变灯光和背景,减少重建舞台的需求,使制作团队能够在持续的适宜光线下拍摄,或根据剧本需要随时改变时间、天气或其他因素。立体墙的背景由Unreal Engine技术支持,可交互、可控制、可操作,能够让演员在沉浸式环境中进行表演。
“以前,绿幕和蓝幕可称得上是技术的革新,但现在,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支持下,Stage 15的LED立体墙实现了可交互、可控制,演员们不用再对着空旷的屏幕全靠想象来表演,”Libby说,“他们可以身临其境,进入一个能实时与之互动的虚拟环境中。这一技术革新助力我们创造出全新的世界。”
亚马逊云科技在媒体与娱乐领域的领先趋势,如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观众个性化体验的升级,以及云端直播内容的兴起,都在Stage 15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亚马逊米高梅工作室全球视觉特效团队始终致力于创新,并基于过去的制作经验建立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亚马逊米高梅工作室全球视觉特效和虚拟制作负责人Chris Del Conte 表示,“我们是一家由科技公司拥有的电影工作室,所以对技术的利用和创新有着独特的视角。”
米高梅工作室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共同开发并优化了从拍摄到上传至Amazon S3存储服务的工作流程。每拍一帧,即刻上传,确保视频资产安全并提升了工作效率。创意团队可实时获取素材,实现即拍即享,大幅提高后期制作协同效率,缩短文件传输时间,减少滞后。
“今天,由于云计算赋予的计算能力、速度、可靠性和创新,工作室可以从全球范围内吸引独特才华的艺术家,以确保制作的准时完成。”Libby说,“技术一直是媒体娱乐行业的一部分——这个行业不仅拥抱技术,还推动技术向前发展。”
以往,艺术家们往往需要漫长地等待一整夜或者数天,才能看到文件渲染后的效果,甚至一些仿真或者特效中的细微变化也要花费时间等待。现在,创作者们可以实时看到成果,这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迭代,节省成本,并保持创意过程的流畅进行。
Stage 15的设施还包括一个“沙盒”实验室,这是一个两层建筑,坐落于舞台内部。它功能多样,可以作为虚拟场景勘探空间、表演捕捉区域、技术勘探空间和绿幕舞台,在这里可以将特写镜头分层到更大的LED墙上。Stage 15的其他设施还包括一个较小的LED舞台、一面移动LED墙、摄像机跟踪、工程车间等。
“亚马逊云科技正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合作,通过虚拟制作、云端渲染和生成式AI等技术共同探索电影制作领域的新边界,”亚马逊云科技内容生产全球战略官Katrina King说,“以往,制作团队常常受到天气、行程和时间等多重因素的束缚。现在,有了虚拟制作技术和Stage 15这样的创新舞台,每个时刻都是‘魔法时刻’。”
“过去,只有大公司才能负担得起实现其愿景所需的计算能力或‘服务器集群’,”Libby说,“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技术,无论何种规模的制作公司都可以按需访问算力和服务,并且只需为所使用的资源付费。”
Libby还指出:“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帮助各种规模的媒体和娱乐行业客户更快、更自由地将创意落地,满足制作所需。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帮助工作室、广播公司、特效工作室和制作公司节省时间和成本,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特声音呈现给每一位观众。”
此外,Libby和Katrina还分享了亚马逊云科技所观察到的媒体娱乐行业五大趋势:
第一,生成式AI正在加速重塑媒体和娱乐行业。 除了内容创作和聊天机器人,亚马逊云科技正与客户共同探索更多生成式AI应用,如媒资变现、媒体供应链和搜索等。
第二,云端驱动的实时内容生产需求上升, 尤其是在体育赛事直播领域。在云端,比赛数据和画面能够被实时分析,让主办方能够为球迷提供创新的观赛体验。
第三,媒体与娱乐行业对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 云技术能够降低实地拍摄产生的碳排放,让制作团队在云端实时处理所拍摄的内容,减少制作团队对现场支持的依赖,实现碳排放的最小化。
第四,为观众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使用生成式AI和其它云服务,视频平台能够更快速地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用户,比如帮助用户找到其感兴趣的演员所参演的更多电影,创建与所观看内容更具相关性的广告等。
第五,内容制作迎来无限可能。 此前,制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会受制于天气、旅途和时间等因素,一天当中只有短暂的几个时间段的自然光线非常适合拍摄,如果错过就会拖延进度。如今,借助虚拟制作以及像Stage15这样的虚拟拍摄影棚,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都是“黄金时刻”。
技术正扮演着“变革助推者”的角色,而亚马逊云科技将携手客户、合作伙伴持续探索创新可能,以技术推动媒体与娱乐行业持续进步。
免责声明
前述Amazon Bedrock仅在亚马逊云科技境外区域可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北京)区域或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宁夏)区域目前不可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仅为帮助您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海外业务选择推介该服务。
相关问答
自媒体哪些领域最热?
怎么选择合适的领域呢?一、专业领域专业领域很好理解,也就是我们的专业或者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也可以理解为是我们自己擅长的方面。因为我们擅长的东西...
最前沿的科技类视频网站都有哪些?
1、CNET科技资讯网CNET科技资讯网是一家美国高科技媒体网站,该网站面向全球提供评论、新闻、文章、博客、技术和消费电子的播客信息。该网站由哈尔西小和谢尔比...
科技公司属于什么行业?_中国会计网
[回答]科技有限公司属于IT技术服务行业,科技创新类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中华人民共和...
新媒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就业前景如何?
去真正的一线城市上海参加深圳企业腾讯的“2017腾讯媒体+峰会”是一件挺让人开心的事情。但是看完腾讯的现场表演...到目前为止,为什么只有人看到了大数据,而...
现在自媒体比较火的领域有哪些?
做自媒体目前哪些领域值得我们去创作?现在做自媒体,我们首先要选择的就是领域,也就是定位账号内容的定位,创作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领域,之后再到个人的定...还...
新媒体与短视频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怎么样?
新媒体运营日常工作包括包含文案、策划、渠道、商务、数据分析、竞品分析、活动(线下线上)等等,新媒体运营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在这些媒体平台引流。所以新媒体运...
比今日头条更牛的新闻平台是哪一个?
谢邀,比今日头条更牛的媒体平台是哪一家呢?让我来和你分享这个答案吧。我接触过的新闻媒体有很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UC浏览器百度的百家号,还有近一年...谢...
做自媒体时,做什么领域比较好?哪些内容的阅读量和关注率高?
在自媒体的时代洪流下,现在每个人都会接触到自媒体,但是每个人对于内容的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观点也是不同的,不过在这种差异下还是...
成都有哪些媒体?
A-日报类:1.党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绵阳日报、重庆日报及各二线城市日报类资源;2.商报类: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成都晚报、天府早...
南方的媒体有那些?
有南方新闻网、深圳新闻网、深圳热线、广东广播电视台、东莞阳光网等。1、南方新闻网南方新闻网是经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重点新闻网站,是最早...